一、学科内涵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活动规律并掌握其运用技艺的学科,是在不断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反复修正而发展起来的知识体系。其内容主要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教育价值体系、教育目标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活动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发展体系、教师教育体系、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涉及个体与群体的成长、学习与发展规律,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规律,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规律,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系统相互促进规律,以及教育的认识基础与方法,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国际比较等。教育学科的价值既表现为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与有效运用,也表现为教育、科技、人才、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与理性实践。教育学科事关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挖掘创新潜力和发展创新活力的重要支撑。教育研究的基础功能是探索人类未知的教育之谜,不断拓展和加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并运用教育知识的力量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
1.研究对象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发生学和类型学特征。从发生学角度看,无论是教育现象与问题的呈现、教育规律与事实的展现,还是人类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规律的运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工业革命之前,既不可能出现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也不会有工业化教育的规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也必须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从类型学角度看,不同类型教育的规律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的规律不同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规律也不同于普通教育,即使是同一类别的内部,德育的规律不同于智育,体育的规律也不同于美育。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是一种文化现象,适合别国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一定适合于中国,因此中国教育学在探求教育规律一般性的同时,更应研究教育活动与体系的中国特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处于运动变化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首先,教育研究要把教育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教育的学术问题。教育学术问题的研究是有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是教育学术新问题产生的前提。其次,教育研究的问题还可以直接是人类对教育价值追求或人类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本身。再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特定发展阶段所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教育问题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等特征。
2.理论基础
概括来说,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包括教育目的论、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论、德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方法论、教育技术论、教育测量论、教师发展论、教育领导论等;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包括教育学制论、教育结构论、教育形态论、教育资源论、教育功能论、教育体制论、教育政策论、教育发展论、教育规划论等;三是关于教育自身发展的理论,包括教育史论、教育哲学论、教育研究方法论、比较教育论等。
3.研究方法
彰显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学术体系,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审视教育现象与问题,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批判、逻辑分析和概括、科学实证与意义诠释能力等。教育学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属性,因此既要训练研究生掌握实验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数据科学等方法和手段,还要掌握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体验研究等方法,更要掌握人文学科取向的历史研究、价值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等方法。
二、学科体系与结构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依据我国教育学科发展实际及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主要设置15个二级学科,目前设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二级学科。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类专业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入小学前年龄段(0-6或7岁)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及成长、各种形式学前教育组织与活动、不同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此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两大板块。理论课程涵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实践教学则包括教育见习与实习,让学生更了解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方便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指导儿童的实际教育过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学前教育研究员等职业,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2.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则聚焦于儿童教育教学方法及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旨在培养全科型教师或小学教育的研究者。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教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并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除了基本的教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等课程外,还有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以及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等。此外,该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设置有教学观摩、教学实习、教育调研等实践环节。
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并可以选择到偏远地区的小学做全科教师,也可以到县乡镇小学担任学科老师,还可以考虑考公务员进入教育局等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此外,他们还可以在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就业方向多样。
三、学科研究领域
本学科现设有五大研究团队,涉及五个研究领域:
1.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
研究团队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尤其是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规律,探索符合本地区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教育教学方法,承担省部级课题1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5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课程建设等领域做学术报告、科普讲座200余场,开展心理咨询500余人。
主要研究专长: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儿童教育教学活动及家校(园)社共育研究。
2.农村教育与文化研究
研究团队秉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历史文脉,以“研究乡村教育与文化,服务乡村教育与文化,促进乡村教育与文化振兴”为宗旨,形成了注重实证调查、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学术研究风格。承担国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1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8项。常年指导乡村学校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研究专长: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研发;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教育政策设计咨询与评估;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3.学前教育研究
研究团队旨在开展“扩优提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学者为顾问的区域学前教育政策及质量提升研究团队。研究团队10人,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师范院校,其中博士4人。承担全国教育规划研究等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主要研究专长: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儿童发展评估研究;学前教育特色课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研究。
4.黄河文化研学旅行研究
研究团队旨在“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创新研学实践育人方式,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形成了“G-U-I-S”四位一体联动模式。承担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项。已参与黄河文化研学旅行相关学术活动33次、指导地方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12次。
主要研究专长:青少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黄河文化育人资源挖掘与应用研究;中小学黄河文化校本课程研发;黄河文化研学旅行课程效果评价研究。
5.学校德育研究
研究团队秉承“立足学校实践、创建特色德育”的服务理念,以“科研助力德育品牌建设”为宗旨,初步形成了“注重学校办学实际、融通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风格。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1篇。常年参与各级各类学校德育课程开发、德育活动设计以及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等项目。
主要研究专长:学校特色德育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德育课程实施的行动研究;德育原理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四、学科发展成就
本学科现有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课程3门;获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三等奖1人,首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项目20余项;获山东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8项。